HYBE報告書引發業界人士批評!「未收到道歉聯繫」、「與HYBE的接觸更加小心」

目前在K-POP界引起轟動的HYBE「內部報告書」,因包含對其他經紀公司偶像的醜聞與誹謗性內容而引發爭議。該報告書的製作者已被解職,HYBE的CEO也已公開道歉,但事件的影響仍未平息。

贊助商連結

據CBS No Cut News報導,對此事件他們採訪了多位娛樂業界及音樂業界的從業人員,受訪者皆對此表示了負面反應。

“異例的報告書…「身為業界人士感到羞恥」”

娛樂業界人士B表示:「如果要撰寫報告書,應該是去分析『為什麼這張專輯成功』或比較各國活動成績等。那些在業界待久的前輩們也說『從未見過也未寫過這樣的東西』。如此荒唐的文件完全不具普遍性。在午餐會議上也提到這件事,大家都說『拉低了業界的格調』,作為業界人士真的感到非常羞恥。」

娛樂業界人士F表示:「如果是對成功之處進行整理,通常會運用新聞連結來輔助。不會大肆分享負面內容。如果有負面話題,最多只是提醒『這樣的事情需要注意』,並不會如此明目張膽地討論風險。」

業界人士G則表示:「確實可以確認量化的部分或調查負面報導的比例,但不會像HYBE文件那樣,把個人的想法當成行業的規則來寫入報告書。」

問題的根源在於娛樂業界出身者過少?

在文件公開後,HYBE發表了兩次官方聲明,內容截然不同。國政監察進行的第一天,HYBE強硬表態稱這僅是為了監控而收集的意見,並不代表HYBE的立場,反而強調會追究流出責任。然而幾天後,CEO卻發布了道歉聲明。是否因缺乏業界經驗而無法估量影響程度?

對於初期應對的不足,業界人士認為,HYBE的高層中來自娛樂業界的人較少,導致了這一結果。前CEO朴智元和BIGHIT的代表申英宰都來自遊戲公司Nexon,Source Music代表金周永則是汽車製造商背景,前PLEDIS娛樂代表李多惠出身於樂線,首席運營官金泰浩則曾在NAVER和Daum工作。

贊助商連結

娛樂業界人士B表示:「我們之間也在說,『HYBE為什麼要提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引來批評』。大家都在問,『沒有應對危機的控制中心嗎?』」

音樂業界人士E表示:「他們可能認為這是一個急需時間的事件,內部已做出相關判斷。然而,由於處理得過於急促,才導致這種情況,這有點遺憾」「從一開始就錯誤百出,所以現在無法收拾殘局。」

音樂業界人士H則提到:「現在HYBE內部有很多並非來自娛樂領域的人,他們可能因不熟悉業界和相關事件,而採用了如此強烈的表達方式。」

另一位音樂業界人士I表示:「這內容不像是會在會議中討論的,而更像是酒席間的閒談。(文件作者)似乎有討好閱讀者的意圖?像是為了提升自身和旗下藝人,而去中傷他人的恭維話。如果讀者熟悉業界,作者根本不會這樣表達。反而像是在向對業界缺乏經驗的人灌輸知識。」

HYBE代表「向其他公司致歉」……業界人士:「未聽說收到過道歉」

HYBE的CEO李在相在道歉信中表示:「對於報告書中直接使用了對K-POP藝人的刺激性、原色性表達,包含了創作者個人見解與評價,並將其作為文件保存下來,公司代表承認所有錯誤,深感責任。」,並透露「已聯繫受害的經紀公司進行直接道歉」,負責起草文件的部門主管已被解任。

娛樂業界人士D表示:「這只是幼稚的斷尾求生。問題不在於他(A室長),而是應追究高層的責任,這種做法根本無法接受。從CEO的態度中很難看出真誠。應該由房時爀議長和高層承擔責任並親自致歉。他們說聯繫了各公司致歉,但截至昨天(10月30日),並未聽說有任何公司收到聯繫。這部分難以核實,看起來像是想草草了事。」

贊助商連結

HYBE的企業文化存在問題

歌謠界人士I表示:「報告書的內容已經讓人惱火了,但只解僱一個人,讓我聯想到政界和財閥常用的不良手段,這讓人氣得更厲害。HYBE成為大公司後,難道就變成這樣了嗎?不論理由為何,應該承認錯誤並反省,卻還在說『並未進行反向宣傳』,這讓人覺得他們是不是過於輕視當前的情勢了。」

另一位歌謠界人士H則指出:「若看謝罪信,署名是以李在尚代表的名義發出的。雖然他在上任前也屬於C級(高層)並確實收到過這份報告書,但謝罪的責任真的是他該承擔的嗎?他上任才不久。」他還說:「是否在更高層、CEO級的層次上相互聯繫致歉尚不清楚,但作為實際執行層,我們並未接到任何聯繫。」

(據悉該報告書至少從2022年初就開始編寫。)

娛樂業界人士G表示:「如果公司有正確的價值觀,發現這報告不合適時應該早已停止了。這並不是收集各方意見,而是特地編寫並提交的報告書。僅僅是存在這樣的撰寫團隊、並在這段『長時間』內編寫和報告,已經足以證明公司本身的價值觀。」

另一位業界人士C則說:「最大的問題在於HYBE經營層看待娛樂行業的視角。如果他們對行業和藝人有真正的熱愛,看到該報告書時至少會下令進行淨化處理。但顯然沒有人感到不適,才會讓報告持續存在這麼長的時間。否則,就是公司內部氛圍的問題,讓任何一個成員都無法輕易提出異議。」

贊助商連結

娛樂業界擔心會帶來錯誤印象

業界人士G表示:「HYBE自己一直警惕著所謂的『娛樂感性』,但因為缺乏自我淨化能力,最終可能會被歸結為『因為是娛樂行業才這樣』。我很擔心那些想要進入業界工作的人,看到HYBE的報告後,會誤以為必須這麼做,從而對行業的價值觀產生錯誤認知。」

另一位業界人士B則說:「K-POP的偶像商品化常被批評,而業界也一直在努力超越這一點,試圖創造更好的文化。然而,這次事件讓人覺得這些努力變得黯然失色了。」

歌謠界的E人士表示:「作為業界最大公司的一些陰暗面被揭露出來,恐怕會讓人誤以為『整個娛樂圈都是這樣』,這一點實在令人遺憾。」

HYBE vs. 閔熙珍

業界人士D表示:「HYBE與閔熙珍的對立持續發酵,不僅影響了K-POP市場本身的縮小,甚至也妨礙了中小規模公司的發展。真正投入心血的人們也因此受到牽連。」

業界人士F表示:「希望這個事件早日平息。現在有許多團隊準備回歸,但HYBE與閔熙珍之間的問題擴大了各種議題,讓宣傳團隊承受巨大壓力,大家都在為此頭疼。」

報告書內容,偶像們也知情

業界人士B表示:「藝人們也都知道了這件事。我們內部的成員們也為此感到受傷和憤怒,一度思考是否需要採取應對措施。」

歌謠界的E人士則說:「如果(SEVENTEEN成員)夫勝寛寫了那樣的文,可能是因為報告書中點到名字的當事人也看到了相關報導內容,或者他們的周圍人通過某種管道傳達了相關內容。」

贊助商連結

與HYBE偶像接觸,可能會變得謹慎

業界人士G表示:「許多藝人是未成年人,或者是剛開始社會生活的20多歲年輕人,(不論經紀公司)彼此之間都相處融洽。不過,為了保護藝人,今後可能需要更加謹慎。」

他接著說:「即使是出於善意進行的合唱、合作舞台或挑戰活動,如果每次都被評價,甚至成為踏板,那麼我們會感到有些恐懼和不安。不管預期有多麼積極的效果,公司首要應該是保護藝人的心理健康。短期內,可能要對與HYBE的接觸更加小心,避免出現無法一起合作的情況。」

This message is only visible to admins.
Problem displaying Facebook posts.
Click to show error
Error: Server configuration issue Error: No posts available for this Facebook ID